dockerfile介紹(2)
dockfile和docker commit的區別我們知道使用docker commit 可以保留對鏡像的修改,將其保存下來形成鏡像。
格式
docker commit $container_id $image_name
例如:
$ sudo docker ps
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
c3f279d17e0a ubuntu:12.04/bin/bash 7 days ago Up25 hours
197387f1b436 ubuntu:12.04/bin/bash 7 days ago Up25 hours
$ docker commit c3f279d17e0a SvenDowideit/testimage:version3
f5283438590d
$ docker images | head
REPOSITORY TAG ID CREATED VIRTUAL SIZE
SvenDowideit/testimage version3 f5283438590d 16 seconds
docker commit 是在原有鏡像的基礎上,再疊加上容器的存儲層,并構成新的鏡像。以后我們運行這個新鏡像的時候,就會擁有原有容器最后的文件變化。
這種方式做鏡像比較方便,但是項目的其它成員就不太清楚這個鏡像的具體生成細節,不易維護。
慎用 docker commit
使用 docker commit 命令雖然可以比較直觀的幫助理解鏡像分層存儲的概念,但是實際環境中并不會這樣使用。
首先,如果使用docker diff 仔細觀察之前的結果,你會發現除了真正想要修改的文件外,由于命令的執行,還有很多文件被改動或添加了。這還僅僅是最簡單的操作,如果是安裝軟件包、編譯構建,那會有大量的無關內容被添加進來,如果不小心清理,將會導致鏡像極為臃腫。
此外,使用 docker commit 意味著所有對鏡像的操作都是黑箱操作,生成的鏡像也被稱為黑箱鏡像,換句話說,就是除了制作鏡像的人知道執行過什么命令、怎么生成的鏡像,別人根本無從得知。而且,即使是這個制作鏡像的人,過一段時間后也無法記清具體在操作的。雖然 docker diff 或許可以告訴得到一些線索,但是遠遠不到可以確保生成一致鏡像的地步。這種黑箱鏡像的維護工作是非常痛苦的。
而且,回顧之前提及的鏡像所使用的分層存儲的概念,除當前層外,之前的每一層都是不會發生改變的,換句話說,任何修改的結果僅僅是在當前層進行標記、添加、修改,而不會改動上一層。如果使用 docker commit 制作鏡像,以及后期修改的話,每一次修改都會讓鏡像更加臃腫一次,所刪除的上一層的東西并不會丟失,會一直如影隨形的跟著這個鏡像,即使根本無法訪問到。這會讓鏡像更加臃腫。
頁:
[1]